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 Opening Ceremony


Opening Ceremony 跟電影 (童書)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合作的一系列"假"皮草相關服飾(我每件都想帶回家:P )配上這幾季流行的皮草和暢銷童書即十月份就要上映的電影,真想看看到底可以帶來多大的周邊效應。

相信之後時尚跟卡通合作的會越來越大,明年的Alice in Wonderland 如果有出相關服裝或商品,也一定超可愛的。



Collection 裡我最愛的一件


原聲帶
也超好聽的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獨角戲 雙人舞 & Blue Oxford Shirt



By Band of Outsiders


那一晚,說有多尷尬就有多尷尬。 曾經幻想過千百種會再見面的場景,當然也包括這個,在夜店前面撞見,只是以為想像不會發生。曾經瘋狂到想要到你搭機的機場轉機,或是在覺得會在看到你的街頭多待幾秒。在以為我已經踏出了那一部的20歲夜晚,獨角戲突然來了個小小的曲折,足夠讓我這個愛鑽牛角尖的個性,繼續演著這個默劇。

想起了你穿的淡藍色襯衫,還有那幾秒你坐在我旁邊,我總有種頻率是對的,時機是錯的的錯覺。

即使時尚世界裡的服裝再怎麼瘋狂繽紛,男人男孩還是簡單的好。

有天我會碰到穿藍襯衫能媲美你的人,那時候就是退出獨角戲,希望能跳好這支雙人舞。

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Tavi Gevinso - 妲薇.蓋文森

原本還在考慮要不要寫這位13歲部落客的,剛剛看到yahoo新聞後,然後剛剛在msn上又跟露西壽司小姐討論,覺得心裡就是有一塊梗在那裏。

這禮拜第一次從露西壽司聽到她的名字,說時尚界稱他為Fasion Genius,因為在13歲這個年齡對許多牌子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我一開始聽到了時候,大聲的說,這世界任何東西都可以有天才,時尚界天才我不相信(當然除了時裝設計師)因為如果你從一出身就圍繞在名牌的世界裡(我不確定Tavi是不是這樣),那當然你可能12歲就知道Chanel, John Galliano是誰。 我曾經一次在Barnes逛街看到一個穿著Tory Burch flat 的大約十歲小女孩,在試穿Chanel果凍色的涼鞋,並跟著媽媽討論哪雙比較好。

之後我就找了Tavi的部落格來看,一開始露西小姐跟我說,她看到Tavi有種一個小女孩穿著老太婆衣服的感覺,加上她比一班小孩瘦小又帶著一副大復古圓框眼鏡,感覺有點不舒服。我一開始無法想像,直到看到她網誌後(她穿衣服的風格),真的有種很不對勁的感覺,總覺得小孩子還是要有小孩子的純真,她有幾張把類似Comme des Garcons比較結構性的衣服堆在身上的照片,配上身上叮叮噹噹的配件,那一霎那,即使她身上的衣服是CDG,也還是覺得即不合適也不有型。

那天跟C小姐討論到她的時候,C小姐提多她的心理學教授說的小孩就在傳簡訊,接著我想到,一個國小生開始看Gossip Girl 那到她國中的時候,價值觀和行為會是如何(說實話這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對於Tavi,不得不說她有超過13歲應該要有的文筆和好奇心程度,電腦網路部落格的普及讓她有著很多的access。
只是她的童年哩?跟著比自己大超過10歲的時尚人開始工作,開始看秀,總覺得她喪失了享有童年的權利。也許很多會童星也有類似的狀況,但是在時尚界,這真的算是第一例。 



1.http://tavi.thepop.com/ - Articles she wrote for POP
2.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21/78/1rhkh.html-yahoo news
3.http://tavi-thenewgirlintown.blogspot.com/- Tavi's Blog

待續..

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The September Issue

(中譯)時尚惡魔的聖經


紀錄片很難用好看不好看來定義,某種方面,紀錄片是很客觀的,但是從每個導演切入的角度和剪接的方式也可以很主觀。



">



這部紀錄Vogue總編輯Anna Wintour的紀錄片,從我的角度而言,像是一部抽絲剝繭,血淋淋時尚界的真實面。

多少女孩因為看了穿著Prada的惡魔後,開始對時尚產業產生了美麗的幻想,多少生意人,抓住了這個商機,讓我們能在書局找出超過20本小說(Shopholics就是最好的代表,還出了那麼多續集,作者其他的書籍也都是用時尚產業做為背景)在敘述女主角從一開始在工作上的挫折到後來漸入軌道至最後遇上了生命中的白馬王子(多數都是黃金單身漢)。這些東西的賣點就是彷彿任何女孩只要跟時尚有了關係,人生之後就能一帆風順,穿著designers' clothes,和最棒的男生約會,參加最棒的party。(They called this the "IT" girls)



現實世界是,時尚產業不是只有雜誌業不是只有公關公司,最重要的還是retail stores,沒有了這些買貨公司,連鎖服裝店,看似如此閃閃發亮的媒體到大家常常遺忘掉的製造商工廠都是一無是處。 (電影裡有一段全世界大型的retail stores的總裁或是VP都到了巴黎和Anna Wintour一起討論下一季的方向和最近市場的反應)



電影裡還有一段,是在採訪Anna的女兒,問他是否也想像她媽媽一樣當個編輯,她說她想要讀法律,對編輯沒甚麼興趣,還說了把時尚當做是人生全部的人很可笑。 她說這段話的時候讓我想到穿著Prada的惡魔的小安,她本來就是個對時尚完全沒興趣的人,誤打誤撞變成了秘書,對那些注意自己體重的時尚女孩帶著不屑,我每次跟學校的同學聊到這部電影,很多人對小安的角色都很不能苟同,並竟跟她不同,同學們都是因為喜歡時尚而選擇了這條路。

如果問我說,看完這部電影的感想,我腦中只有一個畫面,在Soho Broadway和第七大道上每天有多少PR girls,models,設計師每天如此忙碌著,就因為相信某一天他們能夠到達那個舞台上。

p.s.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發現,跟Anna好的設計師都幾乎是男性,極少看到女設計師會找她來給予意見,我想她的氣燄女人跟女人之間是很難吃得消的(哈)。